掘金沙特,中企当从何处入手?
日期:2025-07-18 作者: 浏览:32次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8月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将再创新高——计划运送约5100万桶原油,日均供应量达165万桶。据全球能源市场数据机构Kpler统计,这一规模较7月增加400万桶,不仅刷新了自2023年4月以来的单月供应纪录,更凸显出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的紧密态势。作为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沙特之间的经贸关系持续升温,表现在从石油贸易稳步增长到非油领域快速拓展等多个方面。

瀚闻资讯分析师庄天宇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道,“低值简易通关商品”作为沙特进口增速最快的品类,反映出该国在接纳跨境电商商品、小额日用品等领域的开放与高效。这一便利化背后,是沙特政府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通过简化申报流程、优化监管效率,为小额商品流通搭建了畅通渠道。对于有意拓展沙特市场的中国个体商户而言,这种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降低了贸易门槛,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出海跳板”。

“婴儿潮”催生玩具消费热潮

瀚闻资讯GTI系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沙特出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以170.1亿美元的规模稳居榜首,同比增幅达30.3%,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金属及制品进口额67.9亿美元,同比增长24.0%;交通运输设备以64.8亿美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速高达42.5%,成为拉动进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紧随其后的商品依次为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42.6亿美元)、纺织品及原料(39.1亿美元)、塑料橡胶(29.0亿美元)、特殊/简化申报商品(20.9亿美元)、化工产品(13.9亿美元)、石料陶瓷玻璃(13.7亿美元)。

中国企业出海沙特可以把握哪些核心机遇点?庄天宇分析称,作为传统能源大国,沙特正加速推进工业化转型,政府投入巨资推动系统性改革。从沙特产业发展轨迹可见,在原油出口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沙特将冶金工业作为工业化的基石进行优先布局,这一战略选择恰好与中国在冶金领域的产业优势形成互补,为双方深化产业合作创造了天然契合点。

此外,沙特与中国的汽车贸易值得关注。中国汽车厂商如长安、吉利、名爵、奇瑞、长城、红旗、广汽、比亚迪等都在沙特设立了分公司,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沙特街头随处可见。有的企业正在同沙方探讨合作建厂。沙特“2030愿景”提出,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电动汽车数量占比至少为30%。

从全球贸易视角来看,2014至2024年的十年间,在沙特自全球进口的商品品类中,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以5.6%的年均增长率位居榜首。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是沙特“婴儿潮”带来的强劲消费动能。目前,该国10岁以下儿童占比高达22%。随着“2030愿景”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到2060年沙特总人口将突破3400万。旺盛的人口增长叠加沙特父母对育儿投入的 “慷慨特质”,推动母婴市场加速扩容。据预测,2027年沙特玩具市场规模将达25.86亿美元,母婴用品市场规模更将飙升至84.9亿美元。

在此赛道,中国企业已占据显著优势。目前,中国产玩具在沙特市场的份额高达 72%。面对当地新一代父母对玩具安全环保、智能创新方面的升级需求,中国玩具正主动拥抱变革:通过多重智能技术迭代与场景化设计创新,童车、早教电子设备、拼装积木等品类持续走俏,成为沙特母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物流便利化推动再出口额激增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沙特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占GDP总量的36.2%,占财政收入的75%。其出口结构以石油产品为绝对主导。

瀚闻资讯GTI系统数据显示,2024年,在中国自沙特进口的商品结构中,矿产品仍以500.9亿美元的规模占据首位,但同比下降10.2%;紧随其后的化工产品进口额为34.9亿美元;塑料橡胶以33.3亿美元位列第三。

为了促进非油产品出口,在今年5月的沙特—中国商务论坛上,沙特与中国签署57项合作协议及谅解备忘录,聚焦五大高增长领域——农业、水资源、环境、渔业及畜牧业,签约项目总金额约合37亿美元。总体目标是提升沙特对中国的出口规模,尤其聚焦椰枣、蔬菜、水果及瓶装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沙特再出口额大幅增长。沙特统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沙特再出口额约为240亿美元,同比增长42.3%。其中,智能手机、船舶、灯船占比分别为27.5%、13.4%、12.1%。再出口国别排名第一的是阿联酋,占比为54.1%,巴林、美国、中国和新加坡的占比分别为9.5%、3.7%、3%、3%。

沙特物流业内人士表示,再出口的大幅增长得益于沙特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和商贸服务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港口、陆路海关等相关部门的便利化举措使得货物处理时间由数日大幅缩短至数小时。

相较于其他产油国,沙特的金融体系展现出更显著的成熟度。庄天宇分析认为,沙特证券交易所不仅积极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更在金融科技领域大力布局。不过,该体系也存在结构性短板,融资成本深度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非主权债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在沙中资企业的融资途径相对单一。

这种特性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优势在于,依托沙特充裕的资本储备,中资企业在参与当地工业化项目时,往往能更高效地获得资金支持;弊端亦不容忽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这种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深度关联,可能使中资企业面临更多监管限制乃至制裁风险。(来源:国际商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