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投资环境在民族宗教冲突、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增长失衡等因素影响下,显得不是那么“友好”,这对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中国对外投资的脚步还将越迈越大。那么,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究竟哪里更安全呢?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蓝皮书》指出,考虑到民族宗教因素带来的影响具有长期稳定性,且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失衡现象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预计2017年全球风险仍将延续,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多关注政策性题材,比如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警惕三大风险
《蓝皮书》指出,2017年国际投资环境需要关注三大风险,分别是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美欧发达国家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经济结构单一国家动荡的政局和汇兑风险。
在地区恐怖主义风险方面,《蓝皮书》指出,一方面,对于中东、北非和南亚这些恐怖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中企需高度警惕相关地区恐怖主义与地缘政治等因素相结合,引发持续性武装冲突的风险;另一方面,中企也要关注恐怖主义的外溢影响,比如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传统温和穆斯林国家极端宗教势力抬头对其社会稳定与安全形成的威胁,以及欧美国家愈发严峻的反恐形势。
在美欧发达国家的政策不确定性方面,《蓝皮书》表示,中短期内,全球经济难以彻底摆脱疲软态势,受此影响,欧美主要国家的民粹主义和排外情绪还将持续发酵并继续向政治层面传递,进而增加欧美发达国家政局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具体事件包括法国、德国大选、意大利政局走向以及美国政府后续政策走向等,这需要中企关注上述不确定性可能对企业投资及企业在当地的运营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
另外,受排外情绪上升影响,《蓝皮书》提醒中国企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准入风险也同样值得关注。初步预计2017年美欧等相关国家将会继续收紧外资准入政策,发达国家准入审查风险将呈现上升势头。
至于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蓝皮书》表示,预计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企稳回升势头,这将缓解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和财政压力,以沙特、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产油国财政和汇兑风险将呈现下降趋势。但相较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以委内瑞拉为代表的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特定大宗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财政状况恐难有明显改观;且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位运行所积累的经济、财政压力将继续向社会和政治层面释放和传导,增加其社会和政局的不确定性,所以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政局震荡将会持续。此外,2017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将进一步加剧上述国家面临的外汇储备流失和本币贬值压力。因而,投资者在对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特定大宗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需警惕其政局动荡和本币贬值等风险可能给投资造成的损失。
关注“一带一路”题材
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整体复杂动荡的格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任张明建议中企“走出去”不如关注“一带一路”倡议。
张明强调,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署了双边、多边等多层次经济合作协议,这为中国扩大对这些地区投资提供了一个透明、稳定和可预见的国际政策环境。何况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较好地契合了东道国发展需求和中国的产能优势,有利于直接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初步预计,2016年和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将分别达到208亿和236亿美元,存量分别达到1355亿和1603亿美元。
而除“一带一路”题材外,张明认为2017年另一个值得中企“走出去”关注的潜力投资区域是拉美地区。他说,虽然拉美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中长期有可能略有下降,但中国占拉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则有可能上升。因为未来中国在拉美投资模式将更多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化运作,中国对拉美国家的投资也将更加务实;对拉美制造业、新能源、金融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最后,关于中企“走出去”的策略层面,张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中企“走出去”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二是中企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重视东道国营商环境评估,改善企业海外经营理念与行为;三是中企在“走出去”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准入审查等风险不断高企的发达国家进行投资时,可以考虑与欧美跨国公司联合“走出去”,以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