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美共建“一带一路”的想象空间
日期:2023-11-24 作者: 浏览:598次

美国拜登政府希望把“拜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里根主义一样的高度。美国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中国合作,会给美国经济领域带来益处。对中国而言,中美在经济、能源、教育、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中国与美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增强合作,可通过取长补短做大蛋糕,也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带来新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是“拜登经济学”的重要支柱。白宫宣称,该计划将以“自建造州际高速公路和赢得太空竞赛以来从未有过的方式”投资美国。该计划主要包含四类基础设施投资:一是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港口、机场和公交系统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包括水、电、网等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三是老人和小孩的社区护理基础设施。四是制造业、供应链和创新方面的投资。

虽然拜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雄心勃勃,但在实施中却频遭共和党对手和民主党同僚的掣肘。一方面是由于基建规划成本超过1万亿美元,庞大开支容易导致赤字激增,从而提升美国的通胀预期和联邦债务规模。另一方面是有人认为规划涉及面太广、太理想化,实际操作较难实现,美国当前的科技、工业基础,包括人口结构等资源,均难以支撑其单独完成基建大计。从目前进展看,拜登的基建计划与现实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然而,美国的短板,却是中国的长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基建的全产业链,加上建造技术成熟,且价廉物美,成本控制能力优于其他国家,因此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基建技术、工程能力、工业和价格结构能与美国匹配和互补,而且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往往是以基建合作开始,积累丰富海外基建工程经验,如果中美两国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基建合作,将会实现双赢。

此外,如果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发债力度融资来解决1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那么,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债权国,中国对是否购买美债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中国届时不愿增持美债,甚至是抛售美债,不但拜登政府再融资压力会增加,而且将导致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由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美国银行放贷参考的基准利率,收益率愈高贷款利率则随之升高,这将加重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如果中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合作,借助中国的资源和资金,或许可以协助解决美国基础设施重建的融资问题。

“拜登经济学”另一重点是重拾产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归美国。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制造业早已走向外包道路,以大幅提高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当前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总额已逾4万亿美元,仅是通用电气、微软、辉瑞、默沙东、苹果、IBM等15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总额也近1万亿美元,受益于这些海外利润不受美国税法管辖,美国跨国公司均寻求利用海外利润为股东创造最高回报,加上多数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越在美国本土的利润,需要美国跨国企业回归美国本土,难度不小。

拜登政府若要想成功吸引大量制造业回流,可考虑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吸引来自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投资制造业,或者在美国本土开设工厂,再将在美国制造的产品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而且,随着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消费和服务型阶段,成为全球重要的采购源头,如拜登政府能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下展开合作,无疑有助于增加美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以此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此外,在制造业领域,美国如今已缺乏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且多数零件需从国外进口,加上美国生产成本较高,众多产品价格竞争力相对不足,正好可与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生产成本较低的中国形成互补。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还可与中国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为美国制造业开拓新市场,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增长。与中国相比,美国在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更有历史渊源,美国对当地了解甚深、人脉丰富且有丰富运营、管理的经验,加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分摊投资风险,以及减少中国与美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独立投资时可能出现的对抗,增加合作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第三方市场要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也急需来自中国的相对较为低廉的产品价格、中高端制造能力,以及来自美国的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若愿意与中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优势互补,进行联合投标、联合生产以及联合投资等新型合作,在尊重第三方国家意愿的前提下,推动第三方国家的发展,将很有可能实现三方互利共赢。中美企业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体现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分别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来源:中国贸易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