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23日发布消息表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印发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包括冻猪肉、冷冻鳄梨等国内相对紧缺或具有国外特色的日用消费品,以及药品、高科技产业发展所需的设备等商品。“此次关税调整范围广、力度大,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表示。中国经贸政策一向备受世界关注,这次也不例外。在诸多外媒看来,通过此次关税调整,北京一方面致力于满足国内民众需求,减轻相关企业和消费者负担,同时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再次向各国展示中国经济开放的决心,传递希望实现国际贸易“双赢”的信号。英国《卫报》23日感叹,过去一年多来时常看到有国家加征关税的消息,中国此次宣布降低这么多商品的关税,这着实令人鼓舞。
冻猪肉关税从12%降至8%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报道,中国将对859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一些商品的关税将降至零。法新社称,根据中方声明,这项举措将有助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国这一最新政策具体涉及哪些商品,外媒进行详细报道,其中受关注最多的是冻猪肉。法新社23日说,中国将冻猪肉的进口关税从12%降至8%。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非洲猪瘟后,中国猪肉产量降幅同比达到40%。中方正致力于恢复猪肉生产水平、扩大进口。《环球时报》记者23日从海关总署获悉,11月我国进口肉类64.4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进口猪肉23万吨,同比增长151.2%。另外,海关总署网站日前发布公告表示,自12月19日起解除日本疯牛病禁令以及日本口蹄疫禁令。
美国《纽约时报》23日称,降税商品名单还包括药品,因为中国人口正逐渐老龄化且对新药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包括高科技产品零部件,这对中国力争成为计算器芯片等行业的世界领军者不可或缺。随着中国家庭对食品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中方此次还降低海鲜、橙汁等食品的关税。
根据美国彭博社的计算,被列入降税名单的产品在2018年的进口额达到3890多亿美元,占同年进口总额约18%。《华尔街日报》称,自2017年以来,中国一直在降低进口关税以促进国内消费,并进一步开放其经济。
2020年,中国将继续对原产于23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进一步降税的有中国与新西兰、秘鲁、瑞士、冰岛、新加坡等国的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法新社说,从明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五步降税,同时与此相衔接,相应调整其中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这项举措涉及的产品包括打印机、心脏起搏器、录音机零件等。
“能为老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高凌云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的关税分为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也包括实施进口暂定税率。2020年实行进口暂定税率的商品达到850多项,2019年为706项,增长超过20%。暂定税率一般低于最惠国税率,且优先于最惠国税率执行。
高凌云认为,这次关税调整的突出特点包括非常符合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符合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考虑很周全,涵盖各行各业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企业以及相关国家将能直接感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益处。
谈及对这项政策的看法,一名国内消费者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猪肉价格上涨后,我们家消费猪肉明显不如以前多。如果降低相关产品的关税,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供应量,说不定也能降低猪肉价格。”
在医药进口方面,此次调整对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碱类药品和生产新型糖尿病治疗药品的原料实施零关税。一名患者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深知药品价格下降会对一个普通家庭产生多大的影响。“关税下调以及国家进一步采购药品等相关措施最终将惠及所有服用进口药的病人,大幅减轻我们的费用负担。这是一项能为老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的政策。”
新增或降低进口暂定税率的商品还包括先进技术设备、零部件以及所需原材料,比如液力变矩器和铝阀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两项是汽车自动变速箱用的关键核心零部件。虽然中国目前是全球汽车生产大国,但国产液力变矩器和铝阀芯在性能和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无法替代进口产品,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相关生产基地产能也比较有限。适当降低进口关税的政策将有助于降低生产自动变速箱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暂定税率是自主性、暂时性的关税优惠,未来将根据国内产业的供给情况适时调整。”吴松泉认为,实施暂定税率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国家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进汽车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方声明反映其想实现‘双赢’贸易的愿望。”香港《南华早报》23日援引财政部网站的声明内容说,此次关税调整措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开创开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
德媒:“德国制造”的好消息
《华尔街日报》23日认为,此举是中国实施诸多改革措施的一部分。北京22日宣布将更公平地对待私营行业,包括放宽民营企业在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的市场准入等。此外,《南华早报》称,周一宣布的措施正值中国与日本、韩国共同强调将加快推进三国自贸协定谈判之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这一年多来,中国出台的经贸政策经常会被外界放到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关税调整,法新社等外媒说,它与贸易战没有关系。也有报道仍然将两者“挂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商AxiTrader的分析师因尼斯的话说,随着距离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成为现实越来越近,这可以被视为中国伸出的一支“令人鼓舞的橄榄枝”,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各国表明,中国会继续开放市场。
“中国希望向全世界重申其坚持自由贸易的立场”是诸多外媒从这次关税调整措施中看到的信号。德国财经网说,中国似乎是想告诉其他国家,贸易开放有益于每个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中都是输家。
“‘德国制造’的好消息。”德国新闻电视台23日说,中国调整进口关税旨在增强内需、引进更多优质商品。这对德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个新机会。文章称,中国保持出口大国称号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进口大国。即便正面临来自经贸摩擦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仍是全球最大的,它依旧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环球时报驻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温燕 辛斌 青木 李珍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王会聪】(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