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长江经济带,安徽如何突破?
日期:2016-05-03 作者: 浏览:210次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出实招硬招狠抓政策落实”的要求,应审时度势选择好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对接效率、增强对接的后劲。

     锻造三大比较优势

     锻造技能型人才比较优势。一方面,安徽历来有重视基础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安徽对中小学教育一直抓得很紧,所以安徽人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容易接受新型技能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大量农民工走进发达地区的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掌握了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技能,容易适应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安徽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应通过加强再培训的手段锻造这一比较优势。

     锻造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一方面,安徽的钢铁、有色冶炼、石化、煤炭、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厚实,另一方面,安徽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合芜蚌新型显示、合芜滁家电、合芜马自主品牌汽车、芜马合机器人等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此,应通过深入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锻造这一比较优势。

     锻造跨江格局比较优势。经过几轮区划调整,800里皖江基本上形成了跨江格局,这有利于区域内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为此,应通过丰富“一江两岸”的沟通渠道锻造这一比较优势。

     打造“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

     通过锻造安徽上述比较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国家战略目标,安徽应将以下内容定位为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突破口。

     打造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培育超大型城市。现代工业走廊是顺势发展区域工业的有效途径,实现域内产业快速集群发展。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的产业基础雄厚,在安徽正在培育的14个产业基地中占比较大,比较优势的现代构成要素丰富,在空间上形成“三边四线”的跨江格局,容易形成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打造合马芜铜“三边四地”现代工业走廊,为培育超大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超大型城市形成之后,将以其特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吸引大量可移动的要素,尤其是可以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和金融资源等要素,实现区域的良性发展。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通过四市的协同合作,采取公私合作和内生外引的方式,走特色现代工业发展之路;在发展模式上,坚持集群化推进、链式精准招商、产业平台共享、专业机构运营;在规划层次上,争取纳入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大举措优化开放平台

     与沿江各省市相比较,开放平台的数量与运行质量恰恰是安徽的瓶颈与制约。为提高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效率,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开放平台。

     增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目前我省的综合保税区只有合肥一家,出口加工区也只有合肥和芜湖两家,保税物流中心只有芜湖一家,保税物流港区还没有,只有保税仓库。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不仅严重低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和江苏,而且部分数量都低于中部省份。

     为此,建议安徽省协助马鞍山市和芜湖市,申建综合保税区;加大海关特殊区域作用的宣传,提高各市申报建设的积极性;提前谋划,争取将合马芜申报建设为自由贸易区。

     扩大口岸的开放程度。目前,安徽省一类开放口岸主要集中于皖江沿线的水运口岸、合肥航空口岸和黄山航空口岸。随着高铁、动车、城际铁路的密集布局,以及干支流航道的疏浚与升等,为把安徽打造成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议进一步扩大口岸的开放、提升口岸的开放等级。

     借鉴自贸区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面探索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对提高安徽开放平台的运行质量非常有好处。为此,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精神,推广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经验。

     结对共建“产业链”。按照“微笑曲线”理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存在自己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将按照综合成本高低和产业配套能力强弱选择落户地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导致的结果是新的产业不断出现、产业生命周期缩短,即产业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予以快速响应。为此,应按照中央关于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带”的要求,运用更加开放的视野,结对共建“产业链”,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提高开放平台的建设效率与质量。结对共建“产业链”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采取“产业链战略联盟”的方式。即根据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绘制安徽省各园区的“产业地图”,根据“产业地图”,与省外上下游产业园区围绕服务外包或产品定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第二,采取“产业链”复制的方式。即针对外省某些园区已建立而我省缺乏的一些完整新兴产业链,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十大领域的产业链,在这些产业的规模扩张阶段,通过适当的利益分享机制,在安徽复制这些园区、复制完整的产业链。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