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推出长期钢铁贸易新工具保护本土钢铁产业
日期:2025-11-27 作者: 浏览:19次

2025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应对全球产能过剩对欧盟钢铁市场负面贸易影响的法规提案》,拟建立一个长期、结构性的钢铁产业新贸易防御工具,应对非市场经济体带来的持续进口冲击。该提案被视为欧盟“绿色钢铁”转型和“清洁工业协议”的重要举措。该新法规旨在取代将于2026年7月1日到期的钢铁保障措施(Steel Safeguard Measure),对钢铁进口的保护将从临时的防御行动升级为常态化的长期贸易政策。欧盟在经济模型中评估了多种严厉的措施选项,包括:

(1)将进口配额量大幅削减50%,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欧盟本土产出。

(2)征收25%的统一进口关税,大幅提高进口钢材的成本。

欧盟分析显示,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如削减50%配额)对欧盟钢铁行业产出最有利。该文件将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定性为对欧盟钢铁行业生存能力、脱碳目标和就业构成威胁的核心挑战。

同时明确指出,中国是全球产能过剩的最主要驱动力,并强调:由于国内消费放缓,中国在2023年和2024年积极转向出口市场,对全球市场造成混乱;中国钢铁业的补贴率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十倍,其“非市场政策和做法”(NMPPs)对全球公平贸易环境造成了严重扭曲。欧盟预测,随着中国国内钢铁需求在2025-2030年间将持续下降,产能外溢压力将有增无减。提案中最具颠覆性的机制变化在于引入“熔炼与浇铸”(Melted&Poured)原产地规则。若该规则被采纳,意味着只有在欧盟境内完成钢水熔炼和浇铸过程的钢材才会被视为欧盟产品,同时也将严格限制他国钢材通过在第三国进行微小加工后,以第三国原产地的名义进入欧盟市场。此举将极大地堵塞贸易规避的漏洞,并直接针对可能在第三国设立的、有中国背景的钢铁投资项目。欧盟此项新贸易工具的推出,将对全球钢铁贸易流产生深远影响:严格的限制措施可能导致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的钢材流向非欧盟市场,引发全球贸易关系紧张和第三国防御措施;与此同时新措施可能导致欧盟钢价上涨(例如,在最严格的情景下钢价可能上涨3.25%),从而影响欧盟下游产业(如汽车、机械制造)的成本和国际竞争力。

该法规预计将在2026年7月1日替代现有保障措施正式生效。

来源: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