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促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1-08-04 作者: 浏览:116次

   近日,在“双碳目标驱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双碳目标是改善全球气候环境、能源转型的必然之路,是全球产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卓越体现,减少碳排放对我国有重要意义,各行业都需加速开展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近年来,我国钢铁、建材、石化、高铁、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在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国产业结构不平衡,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实现双碳目标首当其冲就是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继续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效产能,落实好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要优化燃料和能源结构,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双碳目标给产业升级带来广阔的机遇,正确的产品定位和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是企业抢抓机遇、争取主动的关键。”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道才表示,企业要始终关注未来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觉,正确判断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后,就要走创新驱动、技术领先发展的路线,集中力量投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率先推向市场应用,在全球行业内取得新的突破,再根据实现条件和市场需求,分阶段全面推开,赢得细分市场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大。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表示,一方面,企业准备不足,没有准确计算究竟排放多少碳,目前还没有按统一的方法或者国际方法计算不同行业企业、产品、工艺的排碳量。另一方面,减碳最关键的就是在节能降耗,目前存在着技术不足、规范不足等问题。

“我们真正的挑战是认识与准备,最终是要强力推动在存量上减碳,在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上出台更多的政策,关注更多的技术,推出更严的考核指标。比如,要在总量考核中加入单位能耗考核,任何行业企业都应将单位能耗作为考核指标。”傅成玉表示,这样才能促进技术进步,才能促进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转型。

另外,不同行业企业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战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能源电力领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会监事长潘跃龙表示,面对双碳目标,能源电力领域承担重要的使命。随着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碳排放终端用户行业转移到电力,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传统电力系统还不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要求,氢能、储能等新业态处于起步阶段。在新能源、核电、特高压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核心卡脖子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应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大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沿海核电建设的步伐,为实现碳达峰发挥重要作用。

再例如,针对ICT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看来,应从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打造绿色网络。为了构建节能降耗绿色网络,可在产业上游的生产制造环节,依托5G+工业互联网、AI等多种技术,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节能减排。二是推进绿色赋能。在产业方面,能源、制造业和交通三大行业占中国碳排放主要部分,是减排的重点,将ICT行业5G和AI核心基础更广泛地在各产业应用,构建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交通空载和等待时间,从而实现碳减排。三是构建绿色产业链。ICT企业更大减排空间集中在产品制造与售出以后的使用领域,这部分的排放量是企业自身运营排放的10倍以上。中兴通讯主张在概念设计、成果鉴定、设计定型、产品认证等各个环节融入环保要求,实行全链条产品碳足迹管理,促进供应链减排,降低上游组件能耗,深化物料循环利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紧密协同,共同开发减排新技术、新器件、新能源,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低碳产品、低碳方案。

此外,朱宏任表示,大企业要带头支持行业建立低碳创新联盟,建立标准体系,聚集合力研究辐射效应广、带动性强的低碳技术发展路线;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不断推陈出新,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朱宏任说。(来源:中国贸易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