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启动,第一站走进蚌埠片区。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揭牌以来,蚌埠片区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新增注册企业637家,对比今年年初,增长200%以上;已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540.8亿元,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绿色自贸”“数字自贸”两张名片正在逐步呈现。
做强绿色产业集群
所谓“绿色自贸”即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要求,引领硅基、生物基、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硅基“三链一群”和生物基“四聚一素”绿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加快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推动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中国“硅谷”。
据蚌埠市副市长、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忠卫介绍,目前,硅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凯盛集团投资40亿元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丰原集团投资48.8亿元的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等一批项目均已启动,硅基“三链一群”(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生物基“四聚一素”(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羟基脂肪酸酯、纳米纤维素)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去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揭牌后,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办事更加便捷、融入长三角更加方便,片区在帮助我们畅通产业链、招才引智和金融扶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副院长、凯盛科技公司董事长夏宁介绍说,蚌埠片区多次深入企业征集发展诉求,围绕硅基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入鸿程光电智能显示终端、苏州亿光源背光模组应用热压导光板项目,开工凯盛科技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初步形成了新型显示、先进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体系,破解了产业链企业不完整的难题,弥补了企业发展中的上下游企业衔接需要。
按照凯盛科技集团与蚌埠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凯盛科技集团在蚌埠市高新区总投资50亿元,用地约340亩,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国显二期(凯盛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产能5000万片的手机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生产线,由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生产线设备投资由蚌埠国显购置。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明华介绍说,该公司背光产品方面,已经落地两家配套企业,还有一家马上就要落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了我们的成本。蚌埠片区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蚌埠片区“数字自贸”建设,旨在以建设城市大脑为载体,通过数字赋能,推进蚌埠片区城市管理数字化,用数据优化和服务城市治理,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以构建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行片区营商环境数字化,从项目招商到企业开办再到经营上市,对片区内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以搭建蚌埠创新馆为抓手,推广“政产学研长用金”体系科技创新数字化,引入数字化服务机构,建立数字金融中心和法律中心,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
“蚌埠片区以‘数字自贸’‘绿色自贸’为建设目标,在营商环境、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事项,今年优化上报创新事项15项。”据陈忠卫透露,蚌埠片区已深化“三个一”企业全流程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进“一照通”改革;整合在蚌金融机构服务和产品,打造“一网通”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优化海关信用管理管理方式,全国首创硅基生物基企业认证“绿色通道”,既优化通关流程,又实现通关便利化;创新建立内陆“港区联动”体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生产经营。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介绍说,丰原集团是一家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的科技产业型公司。自贸区揭牌之前,他们公司报关,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一两天时间就可以报关完成,大大提升了进出口效率。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据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蚌埠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透露,2021年,蚌埠片区全力建设“一区、两平台、三城、四中心、五配套、六园区”:
“一区”即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
“两平台”即搭建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软件平台和成立蚌埠片区投资集团;
“三城”即世界自贸城、显示小镇、天河文旅城;
“四中心”是自贸试验区行政办公中心、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法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四大实体服务中心”;
“五配套”是自贸试验区医院、自贸试验区学校、自贸试验区公园、自贸试验区文体馆、自贸试验区国际大酒店,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六园区”则是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新型显示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特种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光伏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生物基制造业中心聚乳酸产业园、皖北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5G生态产业园等“产业招商和创新创业园区”。(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