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8日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虽然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仍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区间内,经常账户呈现小幅逆差,直接投资持续净流入。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87亿美元,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36亿美元,体现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兴业具有长期意愿。
“外企之所以积极投资中国,在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及中国经济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这增加了外资企业对华经营投资的信心。”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南美国商会疫情影响报告显示,75%的受访企业表示,无论疫情影响如何,不会改变在华再投资计划。
外资不会大规模撤离
近日,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细节,用于“改革供应链”的2435亿日元,有2200亿日元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回日本本土,235亿日元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美国白宫顾问近期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
陈洋告诉记者,早前受疫情影响,中国的很多工厂停产停工,直接导致日本企业无法从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日本政府鼓励日资企业返回日本或前往其他国家,是为了确保生产基地多元化。实际上,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口罩”,中国是世界口罩出口大国,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日本的口罩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国进口的,鼓励类似口罩生产这样劳动密集型企业返回日本国内,实际上也是确保日本在紧急情况下的物资供应稳定。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外资企业变得冷静。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事务所4月发布的一项针对在华东地区主要日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9成日资企业表示不会从中国撤回生产据点和改变供应链(共710家企业接受问卷调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袁达此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近期调查显示,3月份以来,在华美资、日资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投资意愿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
“中国取得疫情防控战略性成果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曲线的前面。许多公司最初选择在中国的原因今天仍然适用。”中国美国商会总裁毕艾伦预计,企业将采用“中国+1”战略,在利用中国市场机遇的同时,分散供应链风险,但不会改变整个供应链生态。
陈洋表示,未来不会发生大规模日资企业撤离现象,中国庞大的市场、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诉求,对日资企业而言极具诱惑。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营商环境、员工综合技能、政策条件等有了巨大的改善,这不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能媲美的。当然,对于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也同样如此,他们并不会因本国政府“出钱”而轻易撤离中国。
德勤北方区税务及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朱桉分析说,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性的企业领导人不会轻易做出撤离中国的决定,况且中国在改革方面一直没有停步,未来尤其值得期待。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为应对疫情、保障外企复工复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措施。例如,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财政、金融、社保等方面最大限度帮扶外企,如下调租金、减免税收、延缓相关费用缴纳等,以此减少外企因疫情所受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愈发活跃,中国将吸引更多外资。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叶继涛告诉记者,中国对新基建非常重视,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出台了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吸引外资来华直接投资相关产业或开展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提升外企来华投资质量。
“我们应进一步推动外资项目和企业复产复工,促进外商投资,在政策和税费等方面给予一定鼓励,对重大外资项目要加强协调推进,给予支持保障。”陈洋称,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通过全方位举措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吸引外资企业在华投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内外资一致是我们在制定《外商投资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不依法平等对待内外商投资企业、违法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在政府采购中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或者歧视性待遇等违法行为,《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这些都将为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欧莱雅中国总裁费博瑞认为,《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保障外商在华合法权益,展示出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与行动力。“我们相信,中国对所有投资者的平等对待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开展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
陈洋表示,我国还需积极刺激国内消费,进而增强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平等、法治、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