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的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中方愿意尽己所能为受疫情影响的有需要的国家、地区和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物资支持。”4月9日,商务部召开网上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的表态令人动容。
事实也正是如此。面对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之势,中国出口企业快速行动起来,加速防疫物资出口,支援全球抗疫。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防疫物资出口进行监管的力度,着力提升出口物资的质量。防疫物资从大量进口到大量出口,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凭借强大制造能力为全球疫情防控大局作出贡献的具体表现。
一手抓物资出口
“国外正在大量采购防疫物资,我们要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质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浙江一家出口企业的总经理赵先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原本从事电动车生产出口等业务,在中东欧等地有着巨大市场。
赵经理说,受疫情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开展难度较大,而海外客户和当地政府对防疫物资需求量巨大。有鉴于此,公司目前正根据客户的标准和要求大力组织货源,加大出口医用口罩、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3月下旬已将一批物资空运到突尼斯。“目前全球防疫形势非常严峻,只有战胜疫情,企业才能更好地开展出口业务。”
上述企业的做法并非个例。当前,出口防疫物资是中国外贸企业支援全球抗疫的重要行动。然而即便如此,国外仍有质疑中国限制医疗物资出口的杂音。“中国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将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高峰直言,“我们反对歪曲事实、推卸责任、将抗击疫情政治化的做法,愿意与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携手,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希望有关国家和个别政客在疫情面前摒弃对抗思维,切实担负起责任,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
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亦强调,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而且愿意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倍回馈国际社会。
事实胜于雄辩。截至4月8日,已有58个国家(地区)以及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另有71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洽谈。国务院已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正组织落实相关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根据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3月1日-4月4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防护服3752万件,价值9.1亿元;红外测温仪241万件,价值3.3亿元;呼吸机1.6万台,价值3.1亿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
“中国经过疫情考验并加紧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现在国外紧缺防疫物资,中国出口相关产品能够有力地支援全球抗疫。”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手抓质量监管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出口到欧洲一些国家的医疗物资出现产品质量等问题。“商务部对此高度重视,已经第一时间联系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进行核查。”高峰回应,“从目前反馈的信息来看,上述报道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出现所谓的问题主要是中欧在生产标准、产品适用环境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欧洲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不够熟悉,甚至出现失误。”
高峰强调,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医疗物资质量安全,近日出台了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医疗物资产品质量,规范出口秩序,出口相关产品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资质,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要求。
实际上,自海外疫情形势恶化,中国推动大量出口防疫物资以来,中国政府就同步加大了监管力度,保障出口物资的高质量。3月31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要求出口的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五类产品必须取得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海关凭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验放。
“可选择的供货商数量相对充足,供货质量更是有保障。”江帆介绍,统计数据显示,取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目前有2000多家。
赵萍认为,防疫物资的出口质量不仅关乎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关系着全球防疫大局,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疫物资的监管非常有必要。而且,在当前中国推动优进优出的背景下,提升出口质量对提升中国出口整体形象同样意义重大。(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