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后的 15 天里已经签发了多达19条行政令,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其竞选口号不仅是说说而已。在明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各大机构纷纷预判,就对美国存在较大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且美国在未来1-2月内就可能会采取行动。对此,整个新兴市场都将面临挑战。野村证券则认为,“美国优先”等于“新兴市场靠边”。在美国经济逐渐接近充分就业的时候,移民政策收紧(薪资上涨)、贸易保护主义(进口价格提高)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有引发美国通货膨胀的风险。这或将加快美联储升息步伐且美元进一步升值,对新兴市场造成的冲击将更加严重。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丁爽表示,中美摩擦可能无法避免,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未来1-2个月着手直接向中国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且高关税可能会针对特定产品,例如钢铁、家具、机械,或者是针对特定公司,例如国有企业。不过主流观点认为,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筹码并不多,由于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高达330亿美元,渣打预计中国会以美国农产品、汽车和飞机等为目标进行必要的“回击”。各大机构预计中美两国最终会回归到谈判桌上,因为“贸易战”将两败具伤,中国可能会同意加大向美国开放其商品和服务市场,来缩小对美贸易顺差。
“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特朗普外贸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缩小贸易逆差、创造就业,而中国无法避免地将被列为美国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在为3890亿美元,而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总额为1350亿美元,这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2540亿美元,这几乎占了中国贸易顺差的50%。但这一数字存在误导。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提及,中国对美出口中很大部分出自加工贸易,约37%实际来源于全球供应链上从其它国家进口的部件。张智威经计算加工贸易影响后得出,中国或只占美国年度贸易赤字的约16%,仅略高于第二位日本的13%和第三位德国的11%。若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势必将牵扯全球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国公司。
尽管如此,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较大。渣打预计,美国很难通过“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这一工具来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因为在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法律框架下,中国都不符合条件。未来,美国可能主要诉诸于关税策略。渣打预计,特朗普政府在未来几个月就会对中国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美国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贸易政策权利,美国贸易法案允许总统在不经过国会的批准下进行贸易限制。相比于全面增加关税,渣打认为在定向领域提升关税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原因如下:
1)全方位征收45%的关税可能不会获得国会共和党的支持,党内仍有很多青睐自贸政策的成员。特朗普可能需要减小贸易保护政策的力度,来换取国会对于其减税政策的支持。
2)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对特殊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尤其是近年来对美出口大幅增长的领域。钢铁很容易成为打击目标,其他目标包括工业机械、电信、录音设备、公路用车、家具,其总计占到美国从中国进口的30%。
3)此外,特朗普可能会对特定企业征收高关税,例如国企。外界长期对政府为国企提供补贴的行为有所争议,认为这给国企不公正的竞争优势。2016年,中国国企出口占总出口的10%。
值得注意的是,众议院共和党人倡导“边境税调整”(BTA,Border Tax Adjustment),特朗普对其接受度也越来越高。“BTA被视为一个无需通过提高关税就能减小贸易赤字的方法。然而,这一倡议需要将税制转向现金税制,因此我们认为这在当前财年结束前很难通过。”渣打提及,BTA并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但这个很难符合WTO规则。一旦BAT落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很可能向WTO发起抗议。野村认为,整个新兴市场都将因BTA而受到冲击。叠加美国加大财政刺激和基建投资力度的影响,更大的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今年加息4次,到2017年末美元/日元汇率升至130、欧元/美元降至0.95;美国迅速实施中等程度的贸易保护和更严格的移民政策以及一些报复性措施(包括:退出或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征收全面关税,或针对特定进口商品征收针对性关税,或征收边境税;鼓励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汇回美国;驱逐非法移民并减少新移民的流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明显升级;今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下降至45-50美元/桶,这将使原油净出口国再度承压。
不过,一旦美国有所行动,中国的“议价力”并不会示弱,具体反击行动可能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FDI)等。2015年,美国对中国FDI总计达到75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FDI为410亿美元。美国企业愈发将中国看作一个大市场,而不是制造生产基地,任何限制美国企业的举措都可能对其造成巨大的阵痛。
“回归谈判桌”为上策
尽管中国具有反击的实力,但各大机构仍然建议,“贸易战”对于两大经济体而言只会两败俱伤,最终更可能的情况是双方回到谈判桌上,中国或将加速对美国开放服务业,缩小对美贸易赤字。根据PIIE的研究,在“全面贸易战”的情景下,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19年陷入萧条,就业将会下跌480万人,这相较于基线情景下的私营部门就业低4%。该情景假设,美国对中国非原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45%的关税,并对墨西哥非原油进口产品征收35%的关税。贸易战会导致美国效率下降、通胀上升,因此美联储的加息速度将加快,股价或将加速下跌、信用利差扩大,因此将可能会打压美国自身的投资产出和就业。
此外,在PIIE设想的“不平衡贸易战”情境下,美国的特定领域就业会因中国的反击而受到重创。假设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将中国对美的出口降低30%(1150亿美元),那么中国的反击措施会导致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30%(400亿美元)。由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几乎是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量的3倍,而中国GDP(2016年为11万亿美元)低于美国(2016年为18.5万亿美元),这会直接导致中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美国下降0.2个百分点;如果假设中国的反击措施对美国造成相同程度的损失(1150亿美元),美国GDP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
野村对中国2017年GDP增长率的基本预测为6.5%,“但如果两国之间发生贸易战,这或导致我们对中国增长的预测下调最多0.3个百分点。”野村认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双赢”局面是,“中国加大财政刺激、提高汇率灵活性、增强区域贸易与合作、加大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等。”渣打则认为,“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将会在每年的6月或7月举行,这有望为中美双方提供化解分歧的契机。(来源:第一财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