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日期:2024-04-16 作者: 浏览:1486次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下同)5%,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其中,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进口4.43万亿元,增长5%;出口和进口分别较去年四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市场布局多元并进

消费品进口稳步扩大

辽宁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崔铮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民营企业挑起外贸增速“大梁”。2023年我国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继续巩固民营企业外贸主体地位。其次,国内各区域共同“演好一台好戏”。东部地区进出口增幅平均高于全国2%;中部地区高端制造占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西部地区有效扮演产业转移角色;东北地区一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不同区域发挥各自禀赋优势,为外贸增长注入合力。最后,与金砖国家合作交出亮眼“成绩单”。一季度,我国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1.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7%,这不仅体现出金砖国家间强大的产业贸易互补性,更彰显出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不仅是金砖国家,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市场布局多元并进。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6万亿元,增长6.4%。同期,对拉美、中亚五国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对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回暖向好,一季度进出口降幅相比2023年分别收窄5.9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同时,数据也表明,我国与RCEP成员国联系合作更加紧密。一季度,我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额达1.48万亿元,增长3.4%。其中,以金属矿砂、能源产品为主的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2.8%,占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总量的42.3%。

今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和民生消费品进口稳步扩大。一季度,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6.2%。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2.86亿吨,增加8%;铁、铝等金属矿砂进口3.74亿吨,增加5%;粮食进口3841.6万吨,增加5.1%。同期,机电产品进口增长9.6%,其中电子元件进口增长13%。此外,纺织服装、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分别增长12.6%、18%。

“这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生产消费需求旺盛。”崔铮告诉记者。

预计二季度外贸持续向好

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

关于二季度外贸形势,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给外贸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当前外贸发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全球贸易正呈现出趋稳改善的迹象,WTO预测今年的贸易将反弹,推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会增长2.6%,联合国贸发会最新报告也认为,全球货物贸易形势趋于乐观。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3月份反映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比重均较上月明显提升。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持续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静也表示,未来,我国外贸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出口目的地呈多元化态势,将为我国出口向好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望支撑进口增长。2024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水平回升,有望支撑我国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有望支撑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这将助力我国进口增速改善。

崔铮认为,未来,新质生产力助力外贸实现“质升量稳”目标。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新质生产力日渐成形,预计第二季度外贸将继续沿着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趋势发展,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外贸增长的重点。另外,中俄经济合作将量质并举。面对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实现了增长动力和分配方式的双重转型。2023年,中俄两国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实现两国领导人制定的2024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两国会继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双边贸易额将再创新高、双边贸易质量将亮点纷呈。最后,我国外贸伙伴将更加多元。受地缘政治矛盾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消极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进出口主要瞄准欧美市场将面临更大政治风险和经济波动,预计我国会加大力度开拓金砖国家、东南亚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形成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来源:中国贸易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