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统领发展,科学指引
党和国家领导人领航商务事业前行
事件:今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的重要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所致贺信,事关商务工作发展。
重要活动方面,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以视频方式出席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并致辞,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作出指示方面,习近平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先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致贺信及致信方面,习近平向“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致贺信,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向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致贺信,向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致贺信,向第五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向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致贺信……
这些重要活动、重要指示、重要贺信等为商务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举措,注入了发展动能。
点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商务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经贸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有力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二 合作故事道不尽,长风万里启新程
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事件: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截至12月中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的369项务实合作成果已有超过半数落实。
点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为共建“一带一路”长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主席回顾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面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将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各方共同发展开拓广阔空间,为各国现代化事业增添澎湃动能,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乐章。
三 顶住压力,持续回稳
稳外贸政策加码,内外贸一体提速
事件: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为培育新业态、建设平台体系、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贸易环境进一步明确了路径与方向。
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发布国别贸易指南……在政策支持引导以及商务战线、微观主体奋力拼搏之下,中国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回稳。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出口贸易量自8月起同比由降转增,且增幅持续扩大,11月当月出口量增长12%,达到二季度以来峰值。与此同时,进口贸易量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从贸易伙伴来看,11月份中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额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38.9%。其中,中美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7%,结束连续6个月的同比下降;中国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3%、8.4%、43%,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新三样”异军突起,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海外仓建设加速推进。
点评:2023年,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不少。然而,稳步扩大的规模、持续优化的结构以及不断提升的国际市场份额,都印证着中国外贸有韧性、有实力,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不曾也不会放缓,必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消费提振年:久久为功复苏消费动能
事件: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以“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为主题,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回顾全年,促消费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有力地激发了消费活力。
在促消费活动贯穿全年的同时,促消费政策亦是接连出台——《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为释放消费动能赋能。
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放矢的政策,叠加商务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扎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合力助推全年消费复苏取得良好成效,快递首次突破1200亿件,餐饮业前11个月收入超去年全年,旅游业多项数据超2019年同期,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
点评:2023年,中国高度重视在稳增长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靠前发力打出了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组合拳”,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持续恢复向好,有效对冲了外需收缩的压力,对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但仍需看到,当前消费持续扩大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包括消费恢复还不平衡、居民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能力尚需提升等。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新的一年,促消费相关政策的进一步部署值得期待!
五 推动开放,促进交流,增进合作
投资中国年:更多外企扎根中国热土
事件:今年以来,商务部积极举办“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的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为各国投资者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畅通渠道,进一步擦亮了“投资中国”这个金字招牌。不仅如此,商务部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方式充分了解外资企业诉求,并会同29个部门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8月1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六个方面提出24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措施。目前商务部等部门和各地正在全力抓好落实,近期已出台不少具体举措,还有一些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
点评: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以来,中国有条不紊地推动制度型开放,持之以恒地优化营商环境,听外资之所盼、解外资之所忧,更加坚定了外企“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信心与决心。未来,伴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将不断释放巨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为全球跨国公司提供发展的新机遇新空间,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六 十年压力测试,十年改革攻坚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再“上新”
事件:2023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2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新起点上再出发。今年6月,中国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11月1日,全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亦是中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为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提供顶层设计和制度引领。
点评: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必然转向制度型开放。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区谋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得益于这些开放红利的持续“滋养”,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延长,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未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词是“提升”,抓手是规则对接,重点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的是牵引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必将在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中不断释放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 形成“1+10”发展格局,实现1.0向2.0升级
中国服务业开放好戏连台
事件:1月10日,商务部根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关于同意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分别印发了6市试点的总体方案。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从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兴业态规则规范、优化贸易投资制度安排、完善公共服务政策环境、强化权益保护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六个方面提出170余项试点任务,被称为“示范区2.0方案”。
点评:服务业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赛道,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着力点。2015年至今,中国已有1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10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形成了“1+10”发展格局,体现了多点位、重基础、错位化的服务业开放布局思路。
此次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新一轮试点举措的推出,既有在服务业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也有促进新兴业态规范发展、优化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对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权益保护机制等也进行了统筹考虑,有助于充分发挥示范区先行先试与压力测试的作用,促进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
八 培育壮大一批“百年老店”
老字号:聚力创新发展,上演“不老传奇”
事件:2023年可谓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提速之年——1月份,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2月1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对外公布,对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的总体要求、基本条件、申报认定、动态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2月3日,《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老字号嘉年华”活动的通知》发布,以“品味老字号 乐享新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1+3+N”系列活动,推动老字号加快守正创新发展。12月21日,商务部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388个品牌,上述品牌平均“年龄”138岁,其中71.6%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3.1%拥有可移动文物。
点评:老字号是中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在商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守住以人民为中心的“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魂”,借好先进适用技术的“力”,巩固“老”的传统优势,顺应“新”的时代潮流,以守正创新之势探索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
九 以“中国方案”引领高标准国际规则构建
《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结束
事件:为落实2016年G20杭州峰会达成的《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中国在世贸组织设置并发起了投资便利化议题。2023年7月6日,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谈判召开大使级会议,宣布《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成功结束。该协定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主要规则包括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合作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各方积极认可结束文本谈判的重要意义,高度赞赏中方在推动谈判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
点评:《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的成功表明,即使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通过相互理解和妥协,世贸组织仍可有效回应工商界的重要关切。作为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投资便利化协定》体现了世贸组织成员以投资促进发展的共同意愿,是世贸组织发展议程项下重要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全球投资监管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振全球投资者信心,推动全球投资增长。
十 “近”享便利生活,“圈”出咫尺幸福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省级全覆盖
事件:7月12日,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9月6日,商务部对外公布70个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加上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实现省级全覆盖。随后,包括深圳在内的第三批试点城市跟进发布了各自的试点建设方案。
点评:网点布局优化、商业业态丰富、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质量提升……自2021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启动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圈2057个,涉及商业网点45万个,带动社会投资440多亿元,带动就业300多万人,直接服务社区居民4200多万人。如今,伴随第三批试点地区落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实现省级全覆盖。“有没有”的问题初步解决,未来,如何进一步画好这一关乎百姓获得感、满足感的“幸福圈”,相关部门还需努力回应“好不好”的关切。(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