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同比下降1.1%。从单月看,7月份中国进出口3.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二季度以来,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稳定保持在3.4万亿元以上。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规模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7%,比2020-2022年同期均值高4.5%。“整体看,中国外贸进出口运行平稳、符合预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优结构,释放新动能
细览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成绩单,贸易伙伴市场表现、重点产品出口涨跌互现。
从市场结构看,中欧、中美贸易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出现0.1%、9.6%的降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则继续保持了增长。数据显示,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达3.59万亿元,同比增长2.8%。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0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4.76万亿元,增长12.6%;进口3.3万亿元,增长0.5%。
从产品结构看,前7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7.83万亿元,增长4.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118.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出口额则不及去年同期。
“从贸易方式增长看,边境小额贸易增长61.7%,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增长34.8%,租赁贸易增长181.1%。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出口增速远高于总体水平,显示中国外贸创新驱动和多元化发展的成效,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先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9万亿元,增长7.3%;进口3.97万亿元,增长5.3%。
“前7个月民营企业依然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出口韧性较强,稳大盘作用显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如是告诉国际商报记者。
奋力拓出口,外贸企业积极应对挑战。河北优耐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保温材料进出口业务,公司总经理刘晓明向国际商报记者坦言,后疫情时代,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影响外贸进出口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
刘晓明表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方针、出口方式,在危机和困难中寻找机会和新的增长点——对内,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降低了约5个百分点的国际物流成本;对外,积极外拓市场,参加国外展会,利用APEC商务卡的便利优势,多次出国进行市场拓展和客户拜访,取得了良好的促成交效果。“1-7月公司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79%。”刘晓明说。
稳外贸,央地齐发力
面对未来,刘斌表示,由于全球需求低迷,逆全球化潮流不断兴起,未来一段时间的贸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继续面临较大压力,但总体而言,中国外贸韧性较强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石先进分析,当前中国外贸进出口面临三重压力: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对中国出口市场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国内需求结构调整,受就业压力影响,国内消费动力不足,进口增速压力较大。三是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人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上涨,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压力较大。
记者注意到,近期在稳外贸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皆在释放强助力。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面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
同时,各地也在推进外贸促稳提质方面持续发力。江苏省提出着力稳外贸,既拓展“新三样”等外贸新增量,又努力稳住传统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浙江省表示,下半年将组织300个团组、2000家企业出海参展洽谈。安徽省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通过三部分、14条举措,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好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
刘斌建议,针对当前形势,可从三方面着手促进外贸进出口:稳住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深入挖掘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亦是未来中国出口增长的潜力所在;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
在石先进看来,为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目标,各方应在五方面继续加力:一是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贸合作,挖掘双边贸易潜力。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拓展更多的贸易渠道。三是出台保障汽车等优势产品的出口政策,使优势产品继续发挥出口稳定器的作用。四是针对外贸民营企业出台更有力的稳投资、稳信贷和稳市场渠道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五是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