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电商到直播带货,从机器人配送到远程办公,从在线问诊到AI诊断……防疫期间,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然而,一则数据并不尽如人意:目前中国仅有25%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
“当前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有的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建议,要搭平台降门槛,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145家单位,通过线上方式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旨在形成多方合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在启动会上,《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发布,首批推出500余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
福建省福清市的海鲜和食品类小微企业远近闻名,数量超过4000家。过去,这些企业主要通过线下方式开展进口和销售业务。但是,疫情发生以来,海外订单断崖式下降,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能让货卖出去,京东为福清的中小微企业搭建了“京东元洪食品展示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其他企业也踊跃响应,推出了自己的计划。腾讯近日宣布启动“数字方舟”计划,阿里巴巴推出“春雷计划2020”、华为开启“云泽计划2020”、金蝶软件推出普惠性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等。
日前,在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全球招商大会的直播间,不到1个小时就有超过10万人次的用户在线观看。
数字化转型为何势在必行?据有关机构测算,数字化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也指出,随着未来疫情结束全面复工复产,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与制造、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借助‘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中小企业可打造数字供应链,在更高层面整合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传统生产要素,在转型升级中寻找增量突破。”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说。(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