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家犯罪案件总计2222件,是2014年的2.4倍。同时,涉案企业家人数正逐年增长,企业刑事风险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律师关注的焦点。另有数据显示,有25.3%的国内企业没有刑事合规风险应对方案,而刑事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最为严峻的,无论对企业运营、商誉、管理还是企业家个人,都可能是一次重创,甚至是灭顶之灾。
在日前举办的企业家及管理人员如何识别与防控刑事风险主题研讨会上,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帅表示,很多企业家、管理人员对刑事风险缺乏识别能力和防控能力,刑事风险防控成为我国企业管理亟须补足的短板。
据韩帅介绍,刑事风险主要在企业经营的以下五个环节高发:一是经营管理环节,二是财税管理环节,三是知识产权环节,四是履行职务环节,五是融资贷款环节。
经营管理环节主要涉及合同诈骗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国企人员由于身份原因,可能涉及到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受贿等犯罪;私营企业人员会涉及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前述罪名和业务有密切联系,例如,签订合同过程中,隐瞒真实经营情况及债务,可能涉及到合同诈骗问题。有些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直接或变相指使员工行贿,可能涉及行贿犯罪。
财税管理环节主要涉及虚开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逃税罪等。其中,发案率最高的就是虚开发票罪,在很多行业里,虚开发票是公开的秘密。但虚开发票罪标准较低,值得企业密切关注。实践中,很多虚开发票案的嫌疑人由于没有抵税或逃税的目的,最后不被起诉或被判无罪。但整个过程非常痛苦,从被立案侦查、批捕、审查起诉到审判,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知识产权环节主要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发案数量较多的是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为例,商业秘密包括技术性信息和经营性信息。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里,前员工或者前高管携带代码离职,再开一个公司与前东家竞争,很可能被前东家举报,且很多当事人对自身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毫不知情。
履行职务环节主要涉及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等。在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群体里,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是高发案件。而融资贷款环节主要涉及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擅自发行股票等。研究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家犯罪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比例是最高的。
企业该如何防范刑事风险?韩帅表示,首先应走出既有认识误区,全面认识刑事风险。同时,准确判断司法形势。在特定阶段内,有些犯罪可能是被严打的。企业及相关人员应全面认识到刑事案件的危害性,一旦遭遇相关风险,除了涉案人员身陷囹圄,企业的经营和成千上万的员工生计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规范公司业务行为是必要的,它可以为企业责任豁免打好基础。例如,雀巢公司的员工为了销售奶粉,在某地医院收集产妇的联系方式用于推销,该行为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员工也被判有罪入狱。但是,本案中雀巢公司没有被认定为单位犯罪,源于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合规体系,并且实际执行了合规体系的相关规定。
最后,借助外部智力。当企业预感将被调查时,应第一时间寻求律师帮助,以实现以下目的:评估涉案刑事风险;熟悉刑事案件办理流程;了解当事人在刑案中的权利义务;了解刑事案件调查重点。选择律师时,要把握以下标准,一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最好有法检经历;二是尽职尽责,善于倾听,善于和客户及司法机关沟通;三是视野开阔,方案策略要宏观可控、微观可
行。
(来源:中国贸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