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日本停止给予中国输日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据估算,日方此举将导致我国输日货物的关税成本增加近3亿美元,将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目前,我国输日产品中纺织品服装、鞋靴等在日本进口市场份额占比约为6成。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以及在华日资企业,他们的心情还好吗?
中国纺企竞争力受挤压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进口市场份额占有率为58%,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而越南份额为12.6%,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更为严峻的是,日本在取消我国普惠制待遇的同时,仍保留了对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普惠制待遇,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在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对日出口竞争力受到挤压。
据统计,日本对华取消普惠制后,我国原产纺织品及原料在日本的进口关税税率将比越南、印尼、孟加拉国及柬埔寨高出1.06~14.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纺织服装等行业用工成本平均高出东南亚国家1倍至3倍。
据报道,浙江作为对日出口大省,深刻感受到了这一变化。纺织品服装是浙江的优势出口产品,据杭州海关统计,2018年杭州关区输日纺织服装产品签证6078份、货值8.08亿元人民币,化学工业品签证3785份、货值18.67亿元人民币,两类产品约占浙江省签证货值的44%。按此测算,今年4月1日新政实施后,仅此两类出口产品在日本将减少关税享惠8000万元人民币。
另据温州海关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温州关区约为企业签发输日普惠制证书720份,签证金额1989.19万美元,按照平均关税优惠幅度3%计算,约为输日企业减免关税59.68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包括鞋类、机电类等产品。其中,鞋类产品签证487份,签证金额1278万美元;机电类产品签证189份,签证金额486.23万美元。这两类出口产品约占温州输日签证份额的88.7%,可享惠关税减免52.93万美元。
日本不再给予中国输日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福建纺企受到的冲击也很大。据统计,2018年,厦门海关签发输日普惠制原产地证4853份,涉及货物金额29835.05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品服装等。按原来货物因持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减免计算,日本普惠制“毕业”后,厦门辖区出口企业将增加约1491.75万美元关税成本。
在华日资企业感受“离心力”
有专家分析,日本取消普惠制关税待遇,不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纺服产品对日出口的利润,更将对在华组织生产加工的日资纺企带来冲击。其实,中国对日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在华日资企业掌控着供应链上的有利地位。对于一些在中国设置生产基地的日资企业,关税成本的提高或将使其重新考虑全球生产基地配置,为节省采购成本,日本进口商将会把更多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向仍享受关税减免的国家转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日本企业从国外回迁到国内。为促进日本本土经济的振兴,安倍政府制定了经济“成长战略”,鼓励企业将总部和工厂迁往日本中小城市,并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
能否摆脱价格优势依赖是关键
日本是我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自1971年起实施普惠制方案,1980年4月1日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是对我国出口商品关税优惠幅度最大的普惠制给惠国之一,日本的全面普惠制优惠对我国商品出口日本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日本财务省于2016年11月正式宣布重新调整“特惠关税”制度的对象国,新标准将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和马来西亚5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关税减免名单中剔除。
有专家分析,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成品的一种普遍性、非歧视、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当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发达国家认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可以毕业,就会取消此种优惠。虽然已“毕业”的中国纺服产品将因此失去价格优势,但仍将在转型升级中保持一定综合优势。
“从贸易总额角度来看,虽然单个产品利用普惠制的优惠提高了利润,但由于出口产品逐渐向中高端档次提升,中国对日出口总额不会受太大影响。因而,加强产品质量和研发力量将有助于提高对日出口,抵消取消普惠制限额造成的影响。”有专业人士认为,我国政府应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在劳动力素质、产业集群、配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加快产业升级、科技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将低成本优势转变为产业链齐全、人才集聚、市场巨大等要素的综合优势,逐步摆脱对价格优势的依赖。
来自山东的一家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仅依靠价格优势去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太多,也非企业发展长久之计。他谈到,过去,自己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订单来自日本市场,主要包括制服、工装等。通过来料加工,以及和日本采购商的深度合作,该企业对日本精湛的面辅料材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日本的先进制板和工艺技术。目前,这家企业在技术改良和设备换新过程中大为精进,具备了一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正逐步缩减对外加工制造规模,转而向自主品牌要效益。
在华日企为何对中国市场有信心
而对于在华日资纺企来说,有专家指出,绝大部分日本企业并未放弃中国市场,他们从中国撤资并不是真正撤离而是调整,只撤走部分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差的部门。
早在2016年日本财务省正式宣布重新调整特惠关税制度对象国时,丰岛社长丰岛半七就曾表示半仍然重视在中国的生产加工业务:“由于东南亚生产加工品质不稳定,丰岛公司纺织事业部在东南亚的订单并没有增长。比如,追加生产时有颜色偏差现象,虽在逐渐减轻,但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我们继续保留在华加工生产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日企在多年前进入中国时,正是基于当时中国产业经济水平布局的。然而,目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市场消费日益向中高端产品扩大,特别是纺织工业正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们更希望境外资金逐渐投向中高端制造环节。
如今,日本在华投资企业不得不面临来自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旭化成贸易公司社长浅野泰就表示,要拓宽在华企业旭化成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中高端产品销售业务,充分发挥其在日本深厚的纱线加工和面料供应能力,并以全新的合作形式继续投资中国纺织服装业。他表示,尽管目前投资环境很严峻,但对未来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我国仍未放弃日本市场。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与日本等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和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对日出口企业和相关行业组织也要提前研究机遇,积极为谈判提供相关建议,通过更有利于中方的原产地规则为出口产品创造更好机遇和环境。(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