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日期:2024-03-13 作者: 浏览:324次

近年来,我国文旅市场快速发展,沉浸式文旅产品越来越受游客喜爱。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等重点旅游城市,“沉浸式”成为游客搜索旅游产品的热词。日前,文旅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共有42个项目入选。这些名单中囊括了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演艺、沉浸式主题街区等多种类型,引领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指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记者在梳理首批42个入选项目时发现,沉浸式文旅项目不仅仅为这些入选城市的文旅市场带来了热点,也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有着启发和促进作用。

沉浸式体验频出圈

文化赋能,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在全国各地开花,为游客提供了兼具艺术性和新奇感的旅游体验。首批42个入选项目,不少早已火“出圈”。如,在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们梦回大唐,饱览“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唐美景;在山东尼山圣境,无人机托起承载着美好愿望的数盏孔明灯飞上高空,游客们诵读《论语》,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河南清明上河园,游客们在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360°感受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穿越千年历史画卷,一览宋代盛景……

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景复原了红军长征途中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场景,游客可以以“红军战士”的身份融入其中,切身感受当年的雨雪风霜和枪林弹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上演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让游客们穿越时空,欣赏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

颇为注重技术运用的还有江西“南昌VR主题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该项目引进了45项国际顶级 VR体验设备,其中包括波音飞机模拟驾驶舱、滑行项目slide VR。通过冒险、穿越、运动、对战等多主题、多场景的VR体验,将游客带进虚拟世界。

数字大屏上,汉字“雨”缓缓飘落,轻轻触摸,汉字散开,空间内“下起大雨”……北京朝阳大悦城内的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让很多游客感觉身临其境。在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森林、海洋、天空等元素艺术化再现,30多个互动新空间作品组成一场“探秘宇宙之旅”,让这里成为北京文旅市场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利用数智技术拓展了认知空间,构建了新型的故事讲述方式,展现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创造了新产品,形成了新型业态。”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红看来,“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体验满意度和好评率很高,极大地刺激了消费,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沉浸+”推动产业发展

推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文旅融合是当前的明显趋势,沉浸式旅游通过挖掘、提取、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文旅深度融合,丰富了旅游内涵。

武汉星月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维华认为,沉浸式文旅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业态集群化。以沉浸式的方式赋能文化景区、文化街区及文化园区,与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和娱乐等行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使原本独立的旅游消费点形成组团化、规模化结构。二是旅游立体化。更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给体验者带来多维度、全包围式、交互感强的体验。

在会展业中,沉浸式的展览也同样如此。专家指出,与传统实体展览相比,沉浸式展览无需搭建实体展馆和展台,降低了展览成本。还能增强互动体验:沉浸式展览允许观众与展品进行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与此同时,由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沉浸式展览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包括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与传统实体展览相比,沉浸式展览更加环保可持续,减少了实体材料的使用和浪费。

业内人士表示,“沉浸+”正逐渐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的公布,有助于充分发挥行业内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沉浸式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体验更好发展。文旅企业应紧跟消费趋势,打造更多样化、高品质的沉浸式旅游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更大的潜力。“沉浸+”结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3D建模等技术,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从艺术、文化到教育、商业等领域,沉浸式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赏和学习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沉浸+”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源:中国贸易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