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繁花》,品三十年外贸人和事
日期:2024-02-27 作者: 浏览:454次

编者按:2024年年初,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繁花》一经播出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以阿宝、汪明珠为代表的小人物紧抓时代机遇、一展个人才华,逐步改变命运并实现个人成长的曲折故事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剧中所展现出的中国外贸蹒跚起步、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外贸人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更是令观众动容,引发了众多外贸人的共鸣。

新春伊始,为描摹中国外贸过去三十年的沧桑巨变,国际商报记者奔赴宁波、义乌、霍尔果斯等地深入采访中国外贸发展恢弘历程中涌现出的四位见证者与建设者,共同回首那段荆棘与繁花共生的流金岁月,感受贸易强国建设中激荡的澎湃力量,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的伟大征程。

应秀珍:

“混”进广交会的“宁波外贸一姐”

自《繁花》热播以来,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宁波中基惠通集团总裁应秀珍每天都会收到好几个电话,询问《繁花》剧中的汪小姐是不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对此,应秀珍总是回应说她还没有腾出时间看这部剧,开年以来一直都很忙,“2024年对于我们外贸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实际上,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应秀珍的外贸生涯开始得比“汪小姐”更早。1983年,应秀珍进入象山县外贸公司工作,此后多年她一直在国营外贸公司工作,至今仍活跃在外贸第一线。因她漫长的外贸生涯、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同行们都尊称她为“宁波外贸一姐”。

在众多外贸人的职业生涯中,“广交会”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应秀珍亦不例外。这个始于1957年、被誉为中国外贸“晴雨表”“风向标”的大型展会,是外贸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展”,但在创办之初,由于展馆面积较小,展位十分紧缺,许多知名企业家都曾有过被广交会拒之门外的经历,应秀珍亦是如此。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广交会。在两天两夜的火车上,我就睡在硬座座椅底下。到了广州,由于没有参展资格,我又迫切地想知道里面的外贸生意究竟是怎样谈成的,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躲在两名高个子男同志的背后‘混’了进去。”应秀珍笑着回忆说,“当时我还特意打扮了一番,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土。”

然而,彼时广交会展馆内的景象却令应秀珍有些失望。“场馆内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不多,采购商大多来自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应秀珍说道,“这和我想象中的做外贸不太一样。”

时光的指针继续向前拨动,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1992年的神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活力涌动,特别是在外贸行业,“千军万马做外贸”成为当时最鲜明的时代特征。1993年,应秀珍再次来到广交会。在这届广交会上,除了作为公司带队人员正式拥有了进馆资格外,应秀珍第一次触摸到了中国外贸发展的强劲脉搏。

“当时广交会的展位依然很紧张,许多企业负责人只能通过办理临时入场证进馆。然而他们特别珍惜这个机遇,有些人甚至只会说‘hello’和‘money’两个英文单词,也努力向境外采购商推介产品。靠着手舞足蹈的比画和突出的价格优势,他们最终谈成了一些生意。”应秀珍回忆说,“当时,有个外贸业务员带来的园林工具展品实在没地方摆,只能放在谈判桌底下,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也签下了一个价值5万美元的单子。签单那一刻,我看到她的双眼都在放光,这一幕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回忆至此,应秀珍眼睛里也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时光荏苒,1993年至今,应秀珍已连续30年参加广交会,她亦见证了广交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馆更大、展位更多、展品种类更加丰富,采购商也来自世界各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落幕的第134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扩至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多达7.4万个,展区总数为55个,参展企业达28533家,均创历史新高;共有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展,线下出口成交达223亿美元。透过广交会之窗,中国外贸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事外贸的门槛也在逐步降低:自1999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中国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报经外经贸部审批后便可取得自营进出口权;自2004年7月1日起,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国家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并取消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实行备案登记;从2022年12月30日起,国家正式取消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的规定,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自动获得外贸经营权。

事实证明,这些开放举措极大地激发出中国外贸的新活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已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应秀珍看来,中国外贸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中国人创造了充裕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国人建立了拥抱世界的自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应秀珍第一次去日本,计划用橘子罐头置换一台二手水果筛选设备。据应秀珍回忆,那台设备一眼望去就像一堆破铜烂铁,但日本企业却要用几百吨橘子来换。看到设备的那一刻,她很心疼家乡的橘农们,当即决定放弃这笔交易。听闻交易取消,对方的接待人员转身就走,不再负责应秀珍和同事接下来在日本的行程。

“那一趟日本之行令我瘦了8斤,更让我难忘的是挥之不去的压抑感。”应秀珍告诉记者,那时候,国内的加工技术落后,一罐18升的糖水橘子的价格还没有日本制造的一个325克的彩印包装的水果罐头贵。

应秀珍的这段经历是中国外贸在过往岁月中蹒跚而行的一个缩影。由于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极其有限,当时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对虾、梭子蟹、芦笋、橘子等农副产品。即便是后来出口的纺织产品、机电产品等工业产品,由于质量和品牌不过硬,中国产品的定价权也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曾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的李岚清同志在《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中写到,当时中国生产的收音机在国际上的售价仅为2美元,而日本生产的收音机则能卖到10美元。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我们具备了引领国际市场的能力,我们生产什么,他们就会买什么!”应秀珍的语气一扫阴霾,透出了十足的信心与底气。

事实也正如应秀珍所言,小到“取暖神器”,大到“大国重器”,“中国制造”屡屡引领世界潮流——2023年中国出口汽车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以“新三样”之一的“身份”擦亮了中国外贸新名片;截至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的订单已超过1200架,其中不乏来自全球领先飞机租赁公司AerCap和文莱骐骥航空等的海外订单,“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境遇成为历史;近日,国产“三蹦子”电动三轮车走红美国,“请注意,倒车”甚至成为不少美国人最先学会的中国话……

中国外贸实现长足发展,并没有改变外贸人居安思危的职业特质。“确实要承认,当前中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应秀珍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非关税贸易壁垒高筑等因素均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但她也始终坚信中国外贸人的坚韧与担当,“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外贸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必将有更多外贸人接过接力棒,在建设贸易强国的新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邱智铭:

妙笔生花,“小宁波”绘出外贸大画卷

“宁波与上海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习俗相通,人员往来频繁,加上在上海打拼的宁波人是出了名的能吃苦、肯动脑、讲诚信,做生意很有一套,因此上海人总是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小宁波’。”对于《繁花》剧中角色“小宁波”外号的由来,宁波市外经贸企业协会原会长丁海滨如是阐释道。

将时间拨回到30年前,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就曾是这样一位敢闯敢拼的“小宁波”。1992年,邱智铭的父亲在接触到能书写出缤纷色彩的多色笔后,当即决定成立一家生产工厂。在父亲的激励下,曾担任小港拆船厂厂长的邱智铭下海出任自家工厂的厂长,自此开启了“一支笔走出国门”的外贸之旅。

1993年,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不顺利后,邱智铭也如许多外贸人一样来到广交会。由于没有展位,办理了临时入场证进馆的邱智铭一行人只能拎着箱子四处寻觅采购商,要等到采购商从别人的展位离开后,才能见缝插针地在过道或者电梯里打招呼、递名片。然而一周的时间过去,邱智铭一行人只收到十几张名片,仍然没有接到订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邱智铭一行人心灰意冷之际,终于有一群中东采购商对邱智铭带来的笔表现出兴趣,双方约好当晚十点在宾馆房间详谈价格。这让邱智铭倍感振奋,然而当他们晚上九点半抵达宾馆后,房间门口排着的长队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原来,这些中东采购商还约了许多企业的外贸业务员,他们是最后才到的。直到夜里一点半,终于有一位采购商意兴阑珊地接待了邱智铭一行人,并最终谈成了这笔生意。虽然已是深夜两点,激动不已的邱智铭还是带着大家去吃夜宵、喝啤酒,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回到宁波后,通过联系在广交会上收到的名片上的传真号码,邱智铭继续向海外客户推介特色产品。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成为邱智铭的合作伙伴。1994年—1996年,贝发在短短3年时间里迅速打开了中东、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市场,出口总额达2670万美元,成为国内文具行业里疾驰而出的一匹黑马。

尽管已经拥有稳定的海外客户,但品质不稳定犹如悬在邱智铭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受制于科技发展和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等原因,当时中国生产的圆珠笔普遍存在容易掉珠、漏墨等问题,邱智铭也因此向客户作出过赔偿。

痛定思痛后,邱智铭决心撕下产品“价廉质差”的标签。为此,他带队前往制笔业发达的瑞士、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前前后后跑了两个多月,最终争取到海外供应商的中国代理权。在宁波北仑海关的支持下,1997年贝发公司获批成立了北仑区首家保税工厂,开始从事来料加工业务。至此,贝发公司的产品质量突飞猛进,尽管成本有所提高,但依然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1999年公司出口额一跃增至8000万美元。

无独有偶,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曾让当时的邱智铭遭遇过一番波折。2000年,通过多方努力,贝发公司争取到上门拜访沃尔玛高管的机会。为把握住成为沃尔玛供应商的宝贵机遇,贝发公司认真研究了欧美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包装,并精心准备了产品测试报告、报价单价以及PPT。在会面过程中,贝发公司的产品不出所料地获得了对方的高度评价,原定45分钟的会面也不知不觉延长到两个半小时。

然而,就在意向合同即将达成之际,对方律师却拿出一张知识产权承诺函。这让邱智铭心里一咯噔,在向对方表明需要核查之后,工作人员立即兵分三路寻找同类产品。结果显示,贝发的多款产品与已有外观专利或发明专利的国外产品相似,与沃尔玛的合作只能不了了之。

吃一堑长一智,回国后的邱智铭将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不仅将销售预算的5%用作研发经费,还招募了一支专业设计团队。至此,产品研发这一“新鲜血液”注入了贝发公司的发展脉搏。不久后,贝发公司带着获得知识产权的产品重新联系沃尔玛,双方最终顺利达成合作。

尽管中国早已跻身制笔大国,但圆珠笔的核心构件“球珠”却曾长期依赖进口。一方面,制作球珠的原材料只能采用易切削的不锈钢,要在保持耐磨性和防腐蚀性的同时进行切削;另一方面,球珠的制作精至毫厘,直径2.3毫米,厚度0.3毫米,开口处不能超过0.1毫米,这样才不会出现漏墨,且内侧还需刻5条引流墨水的沟槽。这一难题难倒了许多欧美科技大国,在不少人看来,生产制造圆珠笔头的难度甚至不亚于研发原子弹。

2015年,在贝发公司、太钢集团、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单位历时4年的共同努力下,上述“卡脖子”难题终于得到解决,不仅打破了瑞士和日本的技术垄断,还有力地向世界昭示:中国人也能造出好用的笔!

时至今日,贝发平均每三天研发一个新产品,每三天申请一项专利,历年申请专利有效数量超过3000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30年来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的显著提升。据统计,202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接近1.1万亿元,专利数达143.84万件,同比增长10.27%;发明专利达64.41万件,同比增长12.04%。

一组组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经过数代人持之以恒的奋斗,时至今日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众多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参会各国领导人均收到了贝发打造的“元首笔”。“元首笔”上的每一个部件均为“中国制造”,笔头和油墨由贝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在设计风格上还借鉴了中华良渚玉器和南宋官窑瓷器等元素。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这支笔爱不释手,在回国不慎遗失后,她又通过外交途径从中方拿到了三支同款笔以留作纪念。

“元首笔”也成为贝发公司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G20杭州峰会结束后的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元首笔”的销量高达15万支。在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上,贝发公司推出的“元首笔”“部长笔”“记者笔”再度成为国内市场的爆款产品。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一支笔走出国门”这样的故事正是“中国制造”勇闯海外市场的真实写照。一支支小小的圆珠笔汇聚在一起,绘出了中国外贸发展恢宏画卷上的朵朵繁花,也将书写下贸易强国新篇章上更多的生动注脚。

张吉英:

三代人用心做好一把伞

在距离宁波不到200公里的“世界超市”义乌,也有一位深耕外贸行业多年、同行心目中的“汪小姐”,她就是星宝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吉英。

自出生起,张吉英便与雨伞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父亲就是一位走南闯北的修伞师傅。在“鸡毛换糖”的年代里,张吉英的父亲挑着货郎担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经常一去就是三五个月。从十几岁开始,张吉英跟着家人到处推销雨伞配件。

1997年,在父亲的引导与鼓励下,23岁的张吉英来到义乌开始了自己的外贸生涯。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城已初具规模,吸引了许多海外采购商慕名而来。据张吉英回忆,在当时的小商品城里,长长的柜台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头。张吉英的柜台只有一米宽,上面还垒着很高的货品,路过的采购商稍不留意便会错过她的柜台。

“种田不离田头,看店不离柜台”——张吉英的父亲在她来到义乌之前的一句叮嘱,令她铭记至今。在那些年的小商品城里,南来北往的人们大多会注意到,在一个窄窄的柜台后面,一位个头不高的姑娘踮着脚尖站在小板凳上,每一位路过的顾客都能收到她灿烂的微笑。

微笑成为张吉英的第一张名片,也让她成功接到了第一笔外贸订单。她的第一位外国顾客来自巴基斯坦,由于语言不通,两人只能通过计算器讨价还价。经过一番周折,二人终于磕磕绊绊地做成了8万元的生意。切身感受到语言不通给外贸生意带来诸多不便后,张吉英当晚就报名了英语培训班,后来还报名了阿拉伯语培训班。此后,“白天做生意,晚上学外语”成为她雷打不动的日程。

不仅是张吉英,学外语也是当时义乌外贸人普遍的迫切需求。为此,义乌市政府牵头寻遍全市,凑到了28名英语教师,首次开设了英语夜校。报名那天,稠州中学操场上站满了中小商户。据时任义乌稠州中学副校长的翁望江回忆,当时的英语夜校非常火爆,连走廊上都挤满了拖儿带女的外贸商户。

2001年12月11日,在经过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快速成长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义乌外贸人也由此迎来又一个春天,越来越多的海外采购商蜂拥至小商品城,这里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超市”。与此同时,张吉英努力学习外语也得到了丰厚回报,“我们一步步打开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市场,随后是印度、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市场,2004年开始进军欧洲市场。”张吉英告诉记者。

尽管自家产品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但张吉英并不满足于只做代工,她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打造自主品牌,才能在国际舞台真正拥有一席之地。2003年,张吉英将企业命名为星宝伞业,还在100多个国家注册了涵盖20多个大类的“RST”商标。为了让品牌更具辨识度,张吉英还将自己的漫画形象作为品牌IP。为此,20多年来她始终与商标上的形象保持同款发型,这也成为她的又一张名片。

在打造品牌的同时,张吉英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系列创意产品,让普普通通的雨伞成为更具附加值的时尚潮品:为了拍照更好看,伞的外面和里面均印有美丽的图案;为使出行更方便,伞的包装袋被设计成可以装手机的手提袋;考虑到雨夜的安全出行需求,伞柄处添加了手电筒;为了将“国潮”推向海外,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批具有“连年有余”等寓意的国风伞……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外婆的张吉英站上了数字贸易的新风口,不仅将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发展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自媒体推广,成为数字贸易时代的弄潮儿和领航者。

就在2023年年底,张吉英再度凭借一段视频走红网络。在短短1分钟的视频中,张吉英熟练地使用英、法、德、阿、日5国外语流利地介绍自家产品。截至目前,这条视频的全网播放量已超过200万,也助力张吉英进一步拓宽了海外市场。“近三个月来,我新添加了五六十位外商的微信,许久不联络的老客户看到这条视频后也来询问和下单。”张吉英告诉记者。

原来,这条视频并非实况录制,而是由AI技术生成。2023年10月,全球首个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和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在义乌博览会首次亮相。商家录制好一段中文视频,上传到平台后,借助“数字老板娘”功能,便可将中文视频轻松转化成36种语言的版本。据了解,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已有4000多名“数字老板娘”,她们在镜头前无缝切换各国语言,以新技术引领全球贸易新风尚。

如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已成为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的大市场,辐射范围远至23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出,关联着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3200万名产业工人的就业。

作为小商品城的第一代商户,张吉英的发展历程也是千千万万义乌外贸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张吉英的女儿也逐渐接过外祖父传递给母亲的接力棒,继续撑起三代人用心做好的这把伞。

2023年9月20日是张吉英三代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义乌国际商贸城,并亲自来到张吉英的店铺了解了企业的经营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乌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走到这一步很了不起,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商贸城要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我们会继续用心做好每一个产品,用情招待好每一位国际朋友!”这不仅是张吉英的美好心愿,更是每一代义乌外贸人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

于成忠:

瓜果飘香新丝路

在全国各地外贸繁花遍开之时,高水平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小城霍尔果斯。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这里地处亚欧经济板块中心,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是中国恢复开放最早和西北边境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

1989年,立志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19岁河南小伙于成忠来到新疆闯荡,在买完火车票和食物后,他全身上下就只剩下40元钱。“那时的我推过拉拉车,打过土块,修过水渠,搬过大米,卖过水果,蹬过三轮,1994年开始在伊宁菜市场做批发生意。”回首那段往事时,已成为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于成忠感慨万千。

2000年,于成忠在霍尔果斯口岸偶然间发现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菠萝、橘子等果蔬产品需求量很大。经过一番深入考察,他决定留在当地发展。

“那时候我在边民互市上批发农产品,没有冷库和保鲜库,国际联运班车上面坐人、下面载货。”回顾创业初期的经历,于成忠语气低沉,“当时交通实在不便,再加上通关手续繁琐、清关速度较慢,通关往往需要两天时间,从边民互市装车后,第二天下午才能到达阿拉木图。如果是大型货车,时间就更长了,得三四天才能到。漫长的运输时间增加了农产品变质的风险,我们也因此遭受过经济损失。”

据于成忠回忆,有一次他从山东运输大蒜至霍尔果斯,由于运输车辆被堵在路上,几天的时间里近700吨大蒜全都发了芽,客户强烈要求解除合作。“本着中国人恪守诚信的原则,我向客户进行了全额赔偿,当时的积蓄差点全部赔光。”

历经风雨,百折不挠。在于成忠的坚持下,他的生意越做越大:1999年,有了一定积累的于成忠开始在霍尔果斯筹建保鲜仓库,打造蔬菜基地,建设温室大棚;2006年,于成忠拥有了国内外固定客户群体;2010年,于成忠成立金亿集团,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等地;2012年,金亿集团修建了霍尔果斯口岸最大的海关监管保鲜库。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历史性机遇与跨越式发展随之而来——霍尔果斯口岸的通关时间从原来的两天缩短到5个小时,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和时效;中欧班列开通后,越来越多的新疆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和欧洲地区,企业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双西公路顺利通车,叠加农产品出口开通绿色通道等政策红利,通关时长已从过去的两天缩短到如今的两个小时,从霍尔果斯出关的货物只需4小时便能到达阿拉木图的市场……

受益于此,如今的金亿集团已成长为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的日益壮大正是金色十年间无数外贸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之一。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6.4%的增速,这一增速既高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中国是110多个共建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了14个自贸协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沉寂千年的霍尔果斯也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而迎来蝶变。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霍尔果斯设市。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园区破土动工,一列列货车呼啸而过,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2015年,霍尔果斯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4.63亿元,8年后的2023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218.55亿元。

不久前,于成忠在中亚及俄罗斯最大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商人伊力亚斯·卡伊尔巴耶夫时隔多年再次来到霍尔果斯,不由得发出感叹:“霍尔果斯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好,从一个边陲小城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2023年,中国向西开放步履铿锵,于成忠的事业再度迎来新的机遇:5月18日—19日,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在西安召开,于成忠受邀参加峰会的分会场活动,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洽谈,在绿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成为中国第22个、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其中霍尔果斯片区面积为16.58平方公里;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中哈两国贸易合作更加畅通。

“随着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揭牌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建设的步伐加快,我们将抓住大好机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日前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身为自治区政协委员的于成忠表示,将在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海外仓建设,助力更多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国门。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于成忠已是年出口贸易额数亿美元的外贸企业掌门人,是中亚客户口口相传的“中国水果大王”;他也仍是当初那个勤劳淳朴的河南小伙,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也带领着万千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企业每年带动新疆当地近7000户农户参与生产,间接提供了就业岗位近1万个。此外,我们还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帮农户打通滞销水果的销路,给有需要的地方捐款捐物近1200万元。”于成忠自豪地告诉记者。

就在于成忠说话间,不远处一列货车车队疾驰而过,汽笛声、引擎声夹杂着哈萨克斯坦司机的欢笑声,如同千年前的驼铃声一般久久回荡在天山山谷,回荡在这条瓜果飘香的富饶之路上。(来源:国际商报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