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势头良好,中国外贸发展未来可期
日期:2023-04-12 作者: 浏览:867次

外贸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中国外贸仍将面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但其中蕴藏的新生机亦在不断彰显。

总体来看,中国外贸形势开局平稳,趋势向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数据,从规模上看,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亿元,增长0.9%;进口26833亿元,下降2.9%。尤其是2月,外贸总额同比增长1.3%,进口同比和环比均表现为增长。

从贸易伙伴来看,对传统欧美发达国家贸易额下降,对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市场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前2个月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下降13.1%,出口下降12.4%,进口下降14.1%;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总额增长0.5%,出口增长1.7%,进口下降1.0%。目前,新兴和其他市场占中国外贸出口份额的55.5%,高出传统市场11个百分点。

自2019年起,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前2个月中国对东盟贸易总额增长1.3%,出口增长9.0%,进口下降8.3%。中国与位列第二的贸易伙伴欧盟贸易总额下降10.0%,出口下降12.2%,进口下降5.5%。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总额下降17.4%,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5.0%。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增长,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2个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31%。其中,中国与阿富汗的贸易总额增长222.3%,出口增长231.6%,进口增长101.9%;对中亚五国基本保持外贸正增长的态势;与白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增长60.7%,出口增长63.6%,进口增长55.8%。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在前2个月增长25.9%,出口增长19.8%,进口增长31.3%。日前达成的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激发两国贸易潜能。

从外贸结构来看,传统的制造商品,如服装、玩具等受海外需求市场疲软影响,出口增长放缓。前2个月国内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下降18.0%,鞋、帽等生活类制造商品出口下降13.5%。但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4%,占出口总额的58.0%。

与此同时,外贸新亮点、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活力。除了跨境电商继续加速外,外贸还出现其他新变化。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发展转型,与之相关的产品,如太阳能光伏面板、陆上风力和近海再生能源、电池和能源万用电表、热泵和电网技术等需求上升。全球新能源如光伏等行业及产品贸易迎来窗口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

此外,铀、锂等原材料的国际需求也迎来上涨。尤其是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带来重挫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速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如今年欧盟加快推出碳边境关税,之前出台了《关键原材料法案》。从数据来看,1-2月中国的矿产品出口增长了56.6%,无机化学品、贵金额、稀土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有机及无机化合物出口增长38.5%、进口增长80.5%,镍出口增长242.0%、进口增长28.3%。

国内消费缓慢复苏将支撑外贸进口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20544亿元,同比增长6.2%。国家连续出台多项稳增长和促消费政策,并不断细化以提高政策效果。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国内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增强,将保障消费基本盘,从而有力支撑进口扩大,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新机遇。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期待值不断提升,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展会也成为外国商品与服务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平台。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联合国预测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陷入停滞。但反观亚洲地区,多家国际组织、智库机构纷纷调高对亚洲地区及中国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均认为,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主要地区,而中国将成为助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经过党的二十大、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的连续铺垫,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推进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也是落地有声。在国际上,中国积极响应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咨询工作,还引领了WTO《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推进,今年中国外贸平稳向好势头有望延续。(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与商会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未与安徽省进出口商会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622500/0551-62622158 

邮箱shhybⓐaccie.org.cn